照護+調養

傳統上,「坐月子」是指婦女在指產後約30天內進行休養的說法,醫學稱上「產褥期」。當母體經歷十個月的懷孕及奮力的生產過程,在這一個月,要讓身體和生理進行調養和休息。常聽老一輩的人說,「月子是否做得好,將影響身體未來一輩子好壞的關鍵」,真的是如此嗎?就中西醫的觀點,他們對於坐月子的建議。
 
傷口護理篇
婦產科建議
一般而言,對於產後的婦女,從婦產科的角度會比較關注排淤血的情形,亦即「惡露」。國泰醫院婦產科醫師張致遠指出,「若要瞭解惡露排得順不順利,醫師除了會詢問惡露排出量的多寡、顏色、與時間長短等,還會觀察產婦是否有肚子痛、發炎、發燒等狀況,有時在產後四至六週回診時,若仍有些許惡露仍未完全乾淨,醫師也會開給促進子宮收縮的藥劑,讓產婦將惡露再排乾淨些。」
 
照護重點:惡露排淨、傷口恢復
產後,如果惡露量多,並伴隨發燒、腹痛的狀況,可能要擔心子宮腔是否遭到感染,嚴重還可能造成腹膜炎等問題-即產褥熱,甚至引發全身性感染。不過,在醫學發達的現今,生產併發感染事實上沒那麼容易發生,而若感染也比較有辦法去處理,但張致遠醫師解釋:「接生的過程是很難在完全無菌的環境進行,譬如陰道環境也是有細菌,不過在產房的環境接生時產台基本上是保持無菌以避免不必要的感染。」然而,還是會遇到一些產婦因為來不及送醫,在產房以外的其它地方生產,像車上、住家……等,因此可能因無菌的防護不足而造成感染。
 
建議剖腹產的媽媽們,最好間隔超過6個月再懷下一胎。
 
另外,在臨床上醫師常會被剖腹產產婦詢問,「為什麼惡露排得很少?會不會排不乾淨?」張致遠表示,「一般而言,剖腹產會有比較少的惡露,並不是排不乾淨或惡露留在體內,主要是在進行剖腹產時一般婦產科醫師會對剖腹產後子宮內殘留的妊娠組織稍加清理。」再者,不論自然產或剖腹產的產婦,回診時醫師會進行內診確定會陰部關於生產傷口的情況,或是檢查一下剖腹產的傷口,此外,會再詢問惡路是否仍有惡露存在。
 
至於剖腹產傷口的復原情形也常是被關切的問題。張致遠醫師說明,「產婦的表皮傷口大約一星期後多半已經長得不錯。但較深處的腹腔的傷口可能需要3個月時間復原,此時腹壁的強度會較為完整,而關於子宮壁的復原一般須三個月以上。」因此,會建議剖腹產的媽媽們最好間隔超過六個月再懷下一胎。
 
在傷口的照護部分,張致遠提醒:「自然產主要是觀察惡露的量、是否發燒、腹痛及會陰傷口復原的程度。剖腹產除了注意惡露的狀況外,還著重於剖腹產傷口的護理。」如果剖腹產的婦女較為肥胖,傷口的照顧會比較辛苦,因為傷口張力一般較大,加上較容易流汗而會使得傷口不易照護。
 
惱人痣瘡,別急著開刀切除!
痣瘡,也常是令懷孕婦女苦惱的問題。在產後,痣瘡是否會消失?張致遠解釋,「懷孕時,因為靜脈血液回流狀況差,加上容易便祕,多半會使痣瘡較為嚴重。一般產後一、兩個月,大部分的痣瘡會慢慢消腫而有所改善。而產後痣瘡情況若存在且造成不適,多半建議可以先擦藥膏緩解症狀。如果痣瘡嚴重到需要開刀,一般是可以觀察到產褥期六周或兩個月後,視情況而定,原則上會建議請一般外科的醫師進行手術。
 

 

不會餵母奶,怎麼辦?
對於新手媽媽而言,餵母乳也是令她們擔憂的問題。張致遠醫師表示,產後的住院期間,護理人員會教導媽媽按摩乳房及餵母乳的方法,以及哺餵寶寶喝奶的姿勢、幫寶寶拍背的技巧、及清潔、護理乳房的步驟等,所以媽媽們大可安心。

 

 
調養篇
婦產科觀點
懷孕時,媽媽體內會將多攝取的熱量儲存成脂肪,當然也會有「多餘」的水分保留在身上。生完後一到兩周期間,母體會開始「脫水」,將身上多餘的水分以排尿和流汗方式慢慢排出來。在此期間剩餘的水分,開始成為母乳的一部分。此外餵母乳期間,媽媽懷孕時以脂肪形式在身上所儲存的「多餘的」熱量、養分有些部分會轉為乳汁的成分。不過,要提醒的是,媽媽們別因此為了哺餵母乳而攝取過量的食物,建議可以多攝取湯湯水水的食物,因為乳汁的來源仍以水分為主,水分足夠才能提供乳汁。
 
媽媽營養均衡 寶寶頭好壯壯
營養方面,有些人坐月子時,認為卡路里的計算或脂肪的攝取很重要,甚至覺得吃雞肉要去皮,也因此不吃肥肉、多吃瘦肉。張醫師則認為「不必矯枉過正,建議均衡攝取食物。」不要排斥肉類或魚類,適度攝取澱粉類,因為這些養分多少會「轉換」成乳汁內的養分提供給寶寶。若挑食或偏食,可能造成某些營養素過高或偏低,因此,餵母乳的媽媽,要顧慮到寶寶發展所需的均衡營養。
 
對於在餵母乳的媽媽而言,特別是上班族的職業婦女,偶爾希望能來一杯咖啡提神。究底餵母乳的媽媽能否喝咖啡?張致遠指出,「的確聽過一些餵母乳的媽媽在喝完咖啡,乳汁有咖啡味;甚至寶寶喝了母乳,變得較興奮、好動等。」
 
不過,這很難證實是否真的是因為咖啡因轉移到乳汁,也有可能是母親本身的錯覺,在文獻上,咖啡因確實有可能會分泌到乳汁內,但是都是在大量飲用咖啡的媽媽身上才看的到,對於寶寶會有影響也是因為大量飲用咖啡的媽媽。
然而張致遠醫師表示,「真的有需要或想要喝咖啡,可少量斟酌喝。一天喝一至兩杯(一杯以150c.c.計算)是在可以接受的範圍的。」
 
想進補,先諮詢中醫
坐月子期間,如果想藉由進補調理身體,雖然中藥店有調配好的藥材,像養氣補湯等,然而各家的配方不盡相同,建議諮詢正統中醫師,他們知道哪些藥物有助於寶寶,能提供母乳養分。不過還是以均衡飲食,簡單、有營養為主。另外要注意的是,還在排惡露期間,不建議食用中藥。
 
中醫師觀點
 
中藥進補要採漸進式,惡露量漸漸稀少,再來補身體。
 
生產後的調養休息,除了西醫對產婦的叮嚀,中醫又有什麼建議?一般來說,產婦生產後的住院期間,醫師會開促進子宮收縮的藥物,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謝瓊慧醫師提醒,「這時,產婦不必急著喝生化湯,以免西藥與中藥的藥性產生交互作用。」至於生化湯的服用,不論是自然產或剖腹產,皆可從出院後才開始服用,每日一帖,連服710帖。從中醫角度,中藥進補要採漸進式,等惡露量漸漸稀少了,再來補身體。對於坐月子的進補時機,謝醫師特地分成三階段:
 
第一階段:袪瘀生新,健脾益母
時間:產後第1周。
調養》袪瘀,即是去惡露。生新,為內膜修復。由於產後的母體虛弱,建議飲食以清淡、少油低鹽、易消化為主,別吃得太油太鹹以免影響腸胃功能,也讓水分難以排出體外。因此,在這階段從易消化的食物開始進食;而剖腹產者則須待排氣後才可進食,也是由易消化的流質、軟質食物開始,慢慢轉變為正常飲食。
 
產婦在出院後,可連續飲用710帖生化湯,每日一帖。另外,為了助於排出懷孕期間體內累積的水分,可以四神湯來利水,同時也強健腸胃功能。在這周,也要開始準備能發乳的食品,像是雞湯、干貝、鯽魚、雞爪、金針等湯水類進補,另外,也可適量吃些麻油料理,如豬肝等,有助排惡露及補血,是剖腹產產婦最好的食物選擇。
 
謝瓊慧醫師提醒,「此階段要特別注意的是,不適宜在藥膳補湯加過多酒。」因為有傷口,擔心酒會造成傷口發炎、頭暈、心悸,甚至惡露不止。此外,有妊娠高血壓的媽媽要避免含酒類食物,以免影響血壓恢復正常。有些媽咪原本就對酒類過敏,也不適合食用含酒的藥膳,以免誘發酒疹。
生產的過程,不論自然產或剖腹產,都會消耗掉大量精神和體力,使產婦的身心處於疲憊虛弱的狀態,需要一段時間調理,使身體慢慢恢復以達到一個新的平衡點。
 
第二階段:強筋壯骨,防治腰痠背痛
時間:產後第2周。
調養》飲食方面,大致與第一周相同。在藥膳調養,由於腸胃功能經過第一階段的調養已較為恢復,第二階段開始可進食麻油雞、藥燉排骨等。若傷口正常癒合,也沒有乳腺發炎等特殊狀況,可逐漸於藥膳中加酒烹調。另外,也可視個人體質、生產過程,加入其它藥材烹煮。例如:產婦腰酸,可以加入杜仲,有壯筋骨功用;也可加黃耆補氣;或是當歸補血。黃耆、當歸等補益類中藥對人免疫機能調節相當有利,也能縮短產婦體能的恢復時間。
 
第三階段:益氣補血,改善體質
時間:產後第34周。
調養》此階段的藥膳食補若無特殊狀況也可加酒料理,另外,也可以加雞肉、排骨、豬腳等烹煮。
藥膳食補方面,可以四物湯、八珍湯為底,至於十全補湯則較適宜冬天使用。主要是產婦在生產過程,大量失血,中醫講血流失太多會氣虛,所以食補會以補血或氣血雙補為目的。至於補血,就是四物湯;氣血雙補,即是八珍湯(四君子加四物);冬天則用十全大補湯。
 
飲食:溫熱性+平性
進補的要訣,以溫補或熱補為主。在日常飲食上,謝瓊慧強調,「剛生完的身體很虛弱,產婦喝的液體最好是溫的,至少跟體溫差不多。如果喝冰的,冰飲進入體內,造成腸胃道的血管急遽收縮,有可能會局部循環不良。」另外,建議坐月子期間適度吃水果,避免喝果汁。吃水果時需要口腔咀嚼,會提高溫度,再者口腔有酵素,會有第一步消化,等果肉吃進身體,與體溫差不多。而果汁沒有經過口腔的咀嚼、或第一步消化,且與體溫溫差較大,較不妥當。
 
另外,謝瓊慧醫師建議產婦多吃平性、溫熱性的食物,寒涼性食物如大白菜、白蘿蔔、西瓜、水梨等則盡量避免。以小麥粥為例,它屬於涼性,吃牛肉餡餅配小米粥,可以解油膩、降火。因此以五穀類來說,小米、綠豆屬涼性,少吃。水果類,櫻桃屬於溫熱性,能補鐵;同屬溫熱性的龍眼,鐵質也很高;至於平和性的蘋果,營養豐富。特別一提的是,所有瓜類水果皆屬寒性,產婦不宜唯獨木瓜屬於平性,坐月子期間可以食用。
 

 

食物及中藥寒熱屬性表
五穀類 寒涼性 薏苡仁、大麥、小麥、小米、綠豆、麵筋、麥粉。
平和性 粳米、玉米、大豆、黑豆、菜子油、大豆油。
溫熱性 糯米、酒類。
水果類 寒涼性 西瓜、楊桃、香蕉、奇異果、香瓜、柿子、柚子、枇杷、梨子、草莓、葡萄柚、桑椹、蕃茄、橘子、芒果。
平和性 梅、鳳梨、葡萄、椰子、蘋果、檸檬、甘蔗、釋迦、加州李、菠蘿蜜、無花果、木瓜、棗子、柳橙、橄欖、李子。
溫熱性 龍眼、桃子、荔枝、櫻桃、金棗、蕃石榴、榴槤、栗子、核桃。
蔬菜類 寒涼性 蘿蔔、蓮藕、筊白筍、海帶、紫菜、苦瓜、竹筍、豆腐、絲瓜、萵苣、菠菜、白菜、冬瓜、莧菜、茄子、芹菜、芥藍菜、黃瓜、空心菜、紅鳳菜、油菜、包心白菜、荸薺、豆薯、甘薯葉、金針菜、黃豆芽、瓠子。
平和性 甘薯、、蠶豆、木耳、馬鈴薯、芋頭、香菇、菱角、花生、茼蒿、玉米、胡蘿蔔、甘藍(包心菜)、洋菇、豌豆、菜豆。
溫熱性 南瓜、芥菜、蔥、韭菜、生薑、洋蔥、芫荽、茴香、九層塔、大蒜、辣椒、芥末。
動物類 寒涼性 蛤蜊、蟹、田螺、牡蠣、羊肝。
平和性 豬肉、牛肉、雞肉、鴨、鵝肉、鯉魚、鰻魚、鯽魚、魚翅、海參。
溫熱性 羊肉、蝦、鱔魚。
中藥性 寒涼性 菊花、決明子、蘆薈、薄荷、枹杞葉、青草茶、苦茶、菊花茶、落神花茶、玉竹、石斛、西洋參。
平和性 靈芝、蜂蜜、山藥、蓮子、白木耳、芝麻、枸杞子、百合、四神湯、芡實、芝麻、燕窩、人參鬚。
溫熱性 杏仁、山楂、酒、醋、核桃、當歸、人參、黃耆、四物湯、十全大補湯。

 

 
備註:菠菜、紅鳳菜、地瓜葉、莧菜、萵苣等蔬菜雖屬寒涼性,但富含鐵質等產婦所需之營養及纖維,有助於排便順暢,且經炒煮後寒涼性已大為降低,故仍建議應均衡攝食。也可加入麻油及薑絲炒,使菜餚轉變為溫熱性。
 
在飲食禁忌上,並非人人的體質都適合進補,據統計,約1020%的產婦屬於特殊體質,不宜熱補,因此,進補前應先考量自身的體質,可先向中醫師諮詢後,再擬訂適當的藥膳菜單。另外,盡量減少攝取茶類或咖啡,以免影響鈣質的吸收,而且,也讓產婦因為咖啡因的刺激而無法好好休息。
 
老一輩的人認為「坐月子不要喝水、要多喝補湯……」,對此說法,謝瓊慧醫師表示,「主要是因為產後的第一周、第二周,身體正在排水,水可以喝,但要適度。如果不喝水,也無法分泌足夠的乳汁。」她也以自身為例,「我自己也是喝溫開水。」如果擔心喝水會造成水腫,謝醫師建議,可用一些飲品取代,像米酒水、紅棗水、杜仲湯、紅豆湯(無糖)等,最重要是要掌握溫度,不要喝冷水或冷飲,以溫熱開水或溫飲為主。
 
日常生活篇
多休息+適度暖身操
產後最重要的一件事即為「休息」,事實上是不需要「乖乖的平躺」在床上的,對於自然產或剖腹的孕婦而言,生產完若無其他不適即可下床活動,而散步是最好的「運動」,強度不強而且有助於排除體內多餘水分與腸胃道蠕動,如果體力、表皮傷口恢復得不錯,張致遠醫師表示,產婦可適量的做一些運動,運動強度以舒適為主,像散步、伸展操(包括瑜伽),都能讓身體獲得抒發,但不要太過激烈才是。
 
已經生過兩個小孩的謝瓊慧醫師則分享自身經驗,「其實坐月子很忙,平均兩、三個小時要餵寶寶喝奶、換尿布、幫寶寶拍背,一天休息時間不多,會建議產婦盡量跟著寶寶作息。」中醫談「勞逸適度」,坐月子時不要操勞過度、盡量別整理家務、搬重物,可以適度的做一些溫和運動,像凱格爾操等。
 
產後3個月開始避孕
 
產後三個月後,夫妻若有性生活時要避孕。
 
最後,張致遠醫師提出,「臨床上常被夫妻問到何時可以開始行房,通常建議等傷口恢復、惡露排淨,甚至回診完確認無其他問題後再開始。」此外,產後三個月後,夫妻若有性生活還是要有避孕措施,很多人以為餵母乳不會排卵、不會有月經,但門診不時會碰到還在餵母乳的媽媽不小心懷孕了。因此,如果沒打算這麼快有下一胎,建議還是要做避孕。
 

 

坐月子能洗頭、洗澡嗎?
謝瓊慧醫師指出,生產完後的第一、二周不建議洗頭、洗澡,產婦剛生產完,毛孔是開的,避免遭受風寒感冒,而清潔身體的方式可以擦澡進行。
另外,第一周的陰道護理很重要。由於傷口還未癒合,如廁後應用溫水或沖洗陰部專用的普威隆碘溶液沖洗,皆由前往後(尿道往肛門)沖洗,避免肛門的大腸桿菌感染會陰傷口,或將細菌帶到尿道口而形成尿道炎,特別注意的是,產後子宮頸尚未密合,不需作陰道內沖洗。

 

 
 
張致遠
學歷: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
現任: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台大醫院婦產科兼任主治醫師
經歷:台大醫院婦產部住院醫師、總醫師
台大醫院生殖內分泌暨不孕症研修醫師
 
謝瓊慧
學歷:中國醫藥學院醫學士、臺北醫學院藥學士 
現任: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謝瓊慧醫師
經歷:台北市立忠孝醫院中醫科院聘主任
華夏石牌中醫院醫療部副院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喬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