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我的寶寶出生後體重怎麼反而下降了?
不要緊張,這是生理性體重喪失(physiological weight loss)。新生兒出生後由於胎便及小便排出、脫水、攝入量較少等原因,會喪失約5%~10%的體重,一般出生一至二天體重喪失最多,出生第四天時達低點,而後逐漸回升約需十至十四天左右可恢復至原來體重,此後在最初三個月內平均每天可增加三十公克體重,至四個月時約為出生時的兩倍;即使是吃嬰兒奶粉,也是會歷經體重下降的階段,很多人卻將這種正常的生理現象視為不正常的,而沒有耐心嚐試,因此還沒有等到奶水來了(請參考如何成功哺餵母乳之一),便放棄哺餵母奶,這真的相當可惜。
Q2:到底寶寶吃了多少?有沒有吃飽?
其實這是餵母奶的媽媽最常存有的疑問。一般判斷的方法是:寶寶出生四、五天後,每天可以尿濕6-8片尿布(可感到沈重的)、大便4-10次、吃奶8-10次,這是一般的原則。另外,不可單純根據孩子每吃奶的時間長短,來判斷孩子是否吃飽(這僅能當作參考),因為有時候寶寶吃飽了他還想繼續吃,有時候也可能是他吸吮到的奶水流量較小,有時候他僅僅喜歡吸吮的動作得到滿足而已;曾有人對稍大的嬰兒進行觀察,並且在他們吃奶前後的體重進行比較,結果發現,同一位嬰兒有時吃85CC奶水左右,就看上去很滿足的樣子,而有的時候需要吃280CC才會表現滿足,因此,同一位寶寶都有如此的差異,更何況是不同的寶寶其個別性是需要受到尊重的,因為嬰兒自己知道飢飽的。
Q3:我現在不會脹奶了是不是奶水量下降了?
其是有經驗的媽媽會知道不能根據乳房的形狀來判斷裡面有多少奶水的。因為在前一兩個星期裡,乳房由於荷爾蒙的變化,而脹滿得很結實,但是後來雖然奶水增加了,而乳房卻變得柔軟,不像原來那樣有充盈的感覺,而使媽媽懷疑自己的奶水量不多,但是根據觀察,寶寶卻能從中吃到170CC以上的奶水,另外,寶寶在吸吮的同時,亦是持續會有新的奶水產生,這就是為什麼常說寶寶多吸乳房奶水自然產得多的道理了。
Q4:餵母奶會乳頭痠痛?
乳頭痠痛通常是餵奶姿勢不正確。首先要查看寶寶的嘴是否和乳頭吻合,是否完全含住乳暈,且要使寶寶的牙床擠壓乳暈的不同位置,這樣對防止乳頭痠痛也有幫助。
Q5:每次餵奶的時間多久?一天總共要餵幾次為宜?
這是沒有一定答案的,還是留給寶寶自己決定吧!因為寶寶自己知道。在初期奶水還未真正下來時(供需尚未達到平衡時),嬰兒會很頻繁的吃奶(大約兩小時就要餵一次),有的媽媽會很沮喪的認為:奶水分泌來不及寶寶的需求;其實這是不對的想法,因為這是寶寶要和奶水產量達成平衡,他正一點一點的吸,也正一點一點的長大,但他仍需要不停的刺激(吸吮)才會產生源源不絕的奶水,才能滿足他越來越大的需求量,但也不表示為了如此就沒有休止的餵,因為有些時候寶寶只是要藉由吸吮來取得安全感。一般建議,在前一、二個星期裡,每次餵奶時間約20-30分鐘,因為兩小時後又要再餵,且媽媽必須適當保護自己的乳頭,且媽媽可以利用這中間的時間充份休息或做別的事,當然這也不是意味一定要限定寶寶餵奶的時間(因為每個人奶水流速、乳頭強韌度不同),因此這必需就靠媽媽的經驗來觀察寶寶是不是在吸奶還是只是在吸吮。一般而言,一個認真吸奶的寶寶在吸3-5分鐘後其實已經半飽了,媽媽可以由寶寶的吞嚥動作來觀察,寶寶認真吸的時候是慢而深沈的且不會發出嘖嘖聲。漸漸的,當寶寶和你達到協調後自然會有你們自己的一套模式,當然你必然也會曉得寶寶吃飽了。